Background Image

精神教育

社會現象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在《投資於精神健康》(Investing in Mental Health, WHO 2003) (註1) 的摘要中指出,每四個家庭之中,便有一個家庭至少有一個家庭成員罹患各種精神心理疾患。根據這個權威機構所提供的資料,我們可確實的說,在一般的社會中,約20至25%的成年人患有各種精神心理疾患。

精神健康欠佳的人在職場和家庭中會有不良的影響。

在職場上因缺勤引致生產力不理想,和同事、顧客之間的關係不和諧。在家庭方面,精神心理問題是導致婚姻關係欠佳和離異的主因。在精神心理困擾家庭中長大的子女,不少長大後,會成為有精神心理疾患的成年人和父母。

精神資本

英國政府科學研究所(U.K. 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在 2008 年發佈了的重要文獻《精神資本與健康:在 21世紀盡展人類的潛能(Mental Capital and Wellbeing: Making the most of ourselves in the 21st century)》(註2),該文獻把人類的大腦視作「精神資本」(Mental Capital)。

『資本』的觀念自然地激發我們聯想到金融資本,把『精神資本』和『金融資本』聯想起來,其實是自然和充滿挑戰性的想法。

『精神資本』包括人的認知和情感資源。它包括認知能力,即能夠靈活和有效地學習,也包括情感智慧,例如社交能力和面對壓力時的心理堅韌力。因此『精神資本』是決定一個人能對社會作有效貢獻和決定他本人的人生素質的關鍵因素。

精神資本好像金融資本一樣,既可「獲利」,也可「虧本」。決定「精神資本」獲利或虧本的是甚麼?就是「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

精神教育

精神科醫學和大腦神經科學近年的研究指出,人類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他的大腦,一定要保持健康。

黃重光醫生JP為前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他創立了 ICAN 實踐心理學模式,並根據此模式研發了一套完整和有效強化成年人和中、小、幼學生精神健康的課程(學生方面的課程稱為 ICAN 全人教育 中、小、幼課程),及撰寫了一系列父母之道教育書籍。

「黃重光精神教育學院」的目標就是要把各種精神教育課程廣泛地在家庭、學校、職場,以致社會推廣,使到更多成年人和不同年齡的學生接受精神教育。

精神教育可以強化精神心理健康,及達致五方面效益:
個人:活出健康、快樂、長壽的美滿人生
家庭:締造幸福家庭,強化親子關係,培育優秀下一代
學校: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盡展學生潛能
職場:建立團隊精神,締造成功、進步、快樂職場
社會:社會更和諧、團結、繁榮,一代更勝一代


ICAN 實踐心理學模式的科學基礎

黃重光醫生為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的榮授院士。他於2013年獲該學院提名為 RCPsych Public Educator of the Year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 2013年度教育家),並肯定 ICAN 實踐心理學模式為有效強化整體人口精神心理健康的精神教育方法。

Screenshot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對黃重光醫生的貢獻的褒獎

譯文

「黃重光醫生過去15年,在香港、澳門和國內積極推動精神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他根據心理治療科學,動機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創立了 ICAN 實踐心理學模式,並根據此模式研發了高效能,低成本,強化整體人口精神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