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N實踐心理學模式
ICAN 實踐心理學模式的創立
黃醫生為前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他根據心理治療科學、動機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創立了科學為本、價值為基礎的 ICAN 實踐心理學模式,並根據此模式研發了成年人和中、小、幼學生的精神教育課程。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因黃醫生致力以他創立的 ICAN 模式推行強化整體人口精神健康的工作,於2013年提名他為「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2013年度教育家」(RCPsych Public Educator of the Year),為首位榮獲提名該獎項的華人精神科醫生。
ICAN 模式是提升精神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
我們可以把整體社群的精神心理健康狀態分為三種 : 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 疾患狀態。ICAN 模式是一套精神教育方法,使處於這三種不同狀態的人都能夠受 益,換言之就是對個人和社會發揮一舉三得的效用。
首先,本來已經是精神心理健康良好的人,心理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不只自己活得更好,並且能夠對家庭、社會發揮更大效能。再者,精神心理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因心理素質提升,變得健康,也減少了發生精神心理疾患的機會。至於處於精神心理疾患狀態的人也會得到直接和間接的幫助,直接是因為強化心理素質的過程,一般也會對精神心理疾病發揮改善,甚至是徹底治療的作用; 間接是通過得到家人和朋友更大的關愛,他們多會更願意面對自己的疾患和配合治療,因此得到更快和更大的治療效果。
ICAN 模式怎樣提升整體社群的精神心理健康
傳統方法— 治療
精神科醫生接受精神科醫學、大腦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訓練,學習各種治療的理論和方法,然後對病人進行治療,幫助他們達至精神心理狀況正向改變的效果,這個過程是傳統的醫學過 程。但這個傳統方法有三方面的局限。
第一個局限是專業要求
精神科醫學、大腦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並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更談不上運用。這些理論和方法是要通過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或其它相關的專業的應用去幫助病人。
第二個局限是目標單一
治療的目標一般來說是改善精神心理疾患,而根據醫學的概念,沒有病並不等於健康。
第三個局限是社會效益
精神科專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及其他的相關專業,都需要接受很長時間的訓練,而他們能夠幫助病人的數目是受制於間,因為他們需要對個別病人付出足夠的時間,才能夠收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因此從社會效益角度,傳統的治療方法的特徵是成本高而受益人數較少。
創新方法— 教育
我們可以從科學根據、衍生方法、運作形式、目標及社會效益四方面了解這個創新的方法。
科學根據:
ICAN 模式將深奧難明的精神科醫學、大腦神經科學和心理學 的關鍵理論和方法,轉化成為一般人易學、易用和有效的實踐心理學模式。
衍生方法:
模式包括了各種精神教育課程,這些課程主要按年齡和性質分類。從年齡角度可分為成年人和中、 小、幼學生。從性質角度,可分為成年人的精神教育、父母之道教育,和中、小、幼學生的精神教育課程 (這些學生課程稱為 全人教育中、小、幼課程)。
運作形式:
運作主要以自學或培訓兩種形式進行。 自學是通過書本及/或網上學習。 培訓可以分為兩種方式進行,一是直接培訓學員(普羅
大眾、工商機構員工); 另一方式是首先培訓導師,然後由導師培訓學員 (例如首先培訓學校教師,然後由教師教導學生。)
目標及社會效益:
目標:
我們運用各種精神教育課程對社群進行教育的目的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而是提升精神心理健康。
社會效益:
模式的創新方法是一個高效益、低成本的 精神教育方法。
高效益:
高效益是因為它發揮有效、持續、普及三個作用。
有效 - 社群「內在」的精神心理健康強化了,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外在」的效能:持守正確人生價值及活得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學業/事業成功。
持續 - 這個創新方法能夠激發持久的內在動機,使人不斷努
力,追求成功、進步、快樂的人生。
普及 - 當我們活得成功、進步、快樂,自然會推動我們更關
心和幫助身邊的人,包括在家庭、學校、職場,以致社會,從而締造更和諧的社會。
低成本
一般人通過書本和網上學習,多能夠掌握和運用各種精神教育課程提供的方法,加上培訓會收更強的效果。從社會資源度,自學和培訓的形式是一個高效益、低成本的方法。
總結而言,我們當然要治療和幫助有精神心理疾患的人, 社會亦必須提供高質素的治療服務,但從整體社會角度,傳統的治療方法能夠幫助的人比較少而成本高。相對而言,創新的 ICAN模式的教育方法不只能夠同時幫助很多人,更能夠通過培訓導師,達致更廣泛和更快提升整體社群精神心理健康的效 果,所以是受益人數多,成本低的方法。